回首頁 /HOME回前頁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

2022-12-30



時間長度:01:56:05管理標籤
影音集數:

內容簡介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 (Climate Change,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發表與交流。本次論壇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蔡岳勳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張福昌副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張孟仁系主任 (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羅文笙副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吳巨盟國際長(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進行發表,並由谷瑞生主任(外交部研究設計會)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開場指出,近2個月以來,國際與歐洲的情勢仍然呈現混沌不明、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狀態。俄烏戰爭的持續讓全世界的經濟秩序與能源政策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總之,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之下,氣候變遷議題的主軸為何?俄烏戰爭的後續如何觀察?美中對立下的歐盟對中政策該如何解讀?皆是本日論壇的討論重點。

首先由蔡岳勳教授發表「近年歐盟氣候與能源政策法規之發展」,指出歐盟為達成「2030年氣候目標」及「2050年氣候中和」,先是發布《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 EGD),並制定《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其後,歐盟又提出《五五套案》(Fit for 55)。而因應俄烏戰爭所帶來的歐盟能源價格高騰問題,歐盟執委會或修正或制定《碳交易體系》、《碳邊境調整機制》、《天然氣儲氣義務法案》、「RePowerEU」等氣候與能源政策法規,試圖加速能源轉型進度、減少化石燃料需求,其實際成效與變化仍有待後續觀察。

趙竹城教授發表「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俄羅斯的得與失」,分析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對俄羅斯帶來的負面影響與正面效益。

張福昌副教授發表「價值與利益的拉鋸:蕭茲訪中的意涵與影響」,探討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閃電訪中11小時,引發歐洲媒體廣大關注及批評,德國在西方抗中聯盟價值與莫大的國家利益拉鋸之間產生的各種議題。

張孟仁副教授發表「義大利新政府的對外政策走向研析」,分析義大利梅洛尼政府對大西洋(美國、北約)、對歐盟、對俄羅斯以及對台海的外交政策。

羅文笙副教授發表"Redefinition of France’s China Policy in a Volatile Geopolitical Context"(法國對中策略探析:在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情境中的重新定義);闡明法國對中關係再定義的情境因素、2019年以來法國重新定義的對中政策、以及印太情境下的法中關係等三個主題。

吳巨盟國際長發表「重啟歐盟的中國戰略:從『系統性對手』到『開放性戰略自主』」,分別論述歐盟作為 「規範性權力」(normative power)與對外政策、歐盟對中國態度的轉向(視為「系統性對手」),以及歐盟「開放性戰略自主」之中國戰略的重啟等主題;最後也就此戰略對台灣的意義進行分析。

2022.12.30更新

分享到 :    Share on Google+